索??引??号: 014501359/2019-15450 发文机关: 省体育局 文??????号:
主题分类: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成文日期: 2019-12-05
标??? ???题:

江西省体育局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水利厅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澳门皇冠体育:印发《

有??效??性:
标??? ???题:

江西省体育局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水利厅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澳门皇冠体育:印发《

江西省体育局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水利厅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澳门皇冠体育:印发《

各设区市体育局(教育体育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文化和旅游局,南昌市城乡建设局,赣江新区社会事务局:

  为贯彻落实《皇冠比分网: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8〕7号),省体育局、省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了《江西省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动水上运动产业发展。

  江西省体育局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江西省水利厅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9月16日

  江西省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

  水上运动产业是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帆船(板)、赛艇、皮划艇(激流)、龙舟、摩托艇、滑水、潜水(蹼泳)、极限(冲浪、漂流)等项目。发展水上运动产业可以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资源优势,带动水上健身、休闲、娱乐以及器材设施设备等相关产业和产业链的发展,对建设健康江西、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和《皇冠比分网: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普及和推广水上运动项目,加快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目前国际上水上运动产业形成了以水上运动器材生产与销售为支撑、水上运动赛事为引领、与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我国水上运动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我国水上运动主要船艇生产厂商300多家,各类船艇泊位近2万个,职业俱乐部近200个。

  近年来我省水上运动产业得到初步发展,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一是基础条件日益改善。我省自然水域资源丰富,目前全省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67条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86个。随着“河长制”、“湖长制”的全面实施,我省江河湖泊的水域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亚洲一流水平的江西瑶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等大型水上运动基地的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水上运动项目为我省优势竞技项目,本省运动员共获得3枚奥运会水上运动项目金牌,水上运动项目文化较为普及。二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全年各类龙舟赛事近100场,参赛人数上万人。拥有抚州大觉山、宜春三爪仑等30余家漂流经营场所,年均接待人次超百万。经常性参与赛艇、皮划艇、帆船等水上运动的人数快速增长,专业、业余、商业性赛事渐成常态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三是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水上运动产业初步形成赛事表演、教育培训、旅游体验、设施建设与装备制造等业态体系,水上运动与健康、旅游、教育、文化、互联网等相关行业和产业日渐融合。

  但是,制约我省水上运动产业快速发展的薄弱环节依然突出:水上运动产品供给和创新不足;国民水上运动消费技能不足;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产业相关人才紧缺,赛事运营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健康江西战略持续推进,全省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长,消费结构从物质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型升级加速,人民群众对水上运动消费的需要呈现急剧扩张趋势,社会资本投资水上运动产业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我省水上运动产业正迎来快速增长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澳门皇冠体育: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围绕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以水上运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夯实水上运动产业基础为重点,以满足群众水上运动需求为导向,以壮大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挖掘消费潜力为抓手,推动水上运动向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为我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鼓励在装备生产技术、产品研发设计、赛事运营、俱乐部管理、商业模式等领域创新。

  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各地应立足发展现状,整合区域空间资源,结合本地水域、文化、经济等特色,遵循运动项目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布局。与山地户外运动、航空运动、马拉松运动、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规划有机衔接,在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市场潜力巨大的风景名胜区重点打造水上运动精品项目,引领全省水上运动产业发展。

  开放互动,融合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参与对内对外合作与交流。适应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趋势,与健康、旅游、教育、文化、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安全环保,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与力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守环保底线,利用绿水青山支持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实现产业与环境的互促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水上运动产业体系。市场运行机制更加顺畅,社会资本投资显著增加,产品有效供给大幅增多,水上运动项目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明显,成为我省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布局合理、设计科学、方便实用的水上运动场地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建成。江河湖泊水域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适合开展水上运动的水域面积显著增加。覆盖面广、层次多元、形式多样的水上运动竞赛和活动网络基本建立。水上运动项目文化影响力显著上升,经常性参加水上运动的人数大幅增加。

  ——产业主体进一步壮大。水上运动产业领域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涌现若干竞争力强、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与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水上运动俱乐部。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土地、税费等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竞争规范有序,消费环境明显改善。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

  围绕我省主要江河湖泊以及基础设施状况,结合各地产业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着力构建以昌九水上运动产业核心区为龙头,以赣中南、赣东、赣西南三大特色水上运动产业集聚区为支撑,以长江沿线(江西段)水上运动产业带和赣江流域水上运动产业带为纽带的“一核两带三区”发展格局。重点培育庐山西海建设为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支持瑶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发展为亚洲水上运动赛事中心,推进抚河黄金水道水上运动船艇休闲体验、洪门水库潜泳探险、紫云山水库水上观光、仙女湖水上运动营地、宜春市水上运动基地、飞剑潭水库水上运动中心、武功湖水上旅游、玉峡湖水上娱乐旅游、阳明湖水上运动综合开发、赣县帆船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加强运动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的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建设一批配有一定数量商业服务设施的运动船艇码头,支持庐山西海、鄱阳湖、仙女湖、阳明湖和武功山等地区建设集旅游服务、运动娱乐、商业会展于一体的水上运动综合体。鼓励湖泊型旅游景区、临湖型商业住宅区等区域建设综合性水上运动基地。统筹全民健身场地工程、健康养老服务工程和水利风景区项目,建设各类便民利民的公共水上运动场地设施。支持在城市公园等公共区域建设便携式、可拆卸水上运动设施。

  盘活现有设施资源。加大对现有水上运动设施的维修改造力度,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大型公共水上运动场地设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各地结合区域规划与产业布局,对接全省港口码头相关建设规划,对符合相关要求的船艇码头、渔业码头等进行功能调整,将其改造为运动船艇码头并向公众开放。

  (三)丰富赛事活动供给,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完善赛事体系。逐步建立以专业性水上运动赛事为基础、群众性业余水上运动赛事为主体、商业性水上运动赛事为补充的赛事体系。争取引进赛艇世界杯、皮划艇马拉松赛等国际赛事,继续承办亚洲赛艇锦标赛、中华龙舟大赛(鄱阳站)、世界名校赛艇邀请赛等国内外赛事,持续举办全省青少年赛艇、皮划艇锦标赛等专业赛事,满足群众对高水平专业赛事的观赏消费需求。推动各级各类群众性业余水上运动赛事常态化,支持俱乐部赛事联盟发展,积极参与全国漂流联赛、中国赛艇联赛等业余赛事,探索组织开展本土赛事。鼓励相关企业引进开发商业性赛事,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赛事需求,释放赛事经济活力。

  丰富活动供给。鼓励各级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民间体育社团等积极组织开展参与性强、观赏性高、适合不同人群的群众性水上运动活动,有条件地区应举办水上运动文化节和嘉年华等主题活动。

  打造品牌特色。各地结合当地自然、文化等资源特色,找准定位,突出优势,积极打造拥有自主赛事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活动。重点培育江西龙舟联赛、江西漂流联赛等本土自主IP赛事,不断提升赛事运营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引领我省水上运动赛事发展。

  (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繁荣企业主体。鼓励船艇制造企业研发生产运动船艇,运动器具制造企业进入水上运动用品及相关产业制造行业,水上运动设备制造企业参与水上运动赛事开发。积极引导相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大水上运动产业投入,引领我省水上运动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水上运动企业落户我省开展相关业务。支持水上运动产业相关企业组建同业联盟,形成规模效益。鼓励水上运动器材装备制造、赛事管理、水上运动教育培训、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水上运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水上运动赛事为平台组建异业联盟,实现合作共赢。

  扶持社会组织。积极引导各类水上运动行业协会、运动社团和自发性水上运动团体等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支持各地成立水上运动协会及各单项协会。进一步规范行业准入、从业人员资质考核等,推动水上运动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五)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水上运动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提高自主研发生产能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相关标准的制定。依托我省VR产业优势,鼓励企业加强水上运动VR软硬件的研发与制造。提升水上运动服务业发展水平,支持打造一批优秀水上运动俱乐部和品牌赛事。积极探索“水上运动+”发展模式,深入推进水上运动与旅游、教育、文化等行业的融合发展,丰富水上运动产业业态。

  ——着力“水上运动+旅游”发展,实施水上运动进旅游景区行动。鼓励和支持省内4A级及以上景区结合自身水域资源优势和特点,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水上运动设施,在庐山西海、仙女湖、阳明湖和武功山等基础较好的旅游景区试点建设运动船艇码头、水上运动乐园等基础设施。推动水上运动品牌赛事落户旅游景区。加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合作,为旅游景区开展赛艇、皮划艇、桨板、冲浪等旅游体验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支持有条件的高水平专业运动队落户旅游景区。鼓励旅游企业开发水上运动旅游精品路线以及融山地户外与水上运动于一体的旅游精品路线,加快个性化水上运动旅游定制产品的研发与营销。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实现水上运动产业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加快“水上运动+教育”发展,积极开展水上运动教育培训和研学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培训+赛事”业态,支持省内水上运动培训机构承接国内外知名赛事或打造自主赛事特别是青少年赛事IP,以赛事带动水上运动培训业发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水上运动夏令营、训练营等活动,鼓励在现有研学基地增加水上运动设施和开展相关活动。

  ——加强“水上运动+文化”发展,健康引导龙舟节事活动开展。挖掘整理继承我省优秀传统龙舟文化,广泛开展龙舟运动。支持新建、都昌、鄱阳、上犹等地建设龙舟节事活动品牌,带动当地相关产业链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助力我省乡村振兴。

  (六)传播水上运动文化,引导水上运动消费。

  营造水上运动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我省水上运动冠军运动员的明星效益,通过媒体宣传、巡回演讲等形式宣传推广水上运动文化。积极发挥各地水上运动协会、运动社团及志愿组织的力量开展水上运动文化进社区等主题宣传活动。鼓励省内主要高校和有条件的中小学组建水上运动队,普及和推广水上运动。

  提高群众水上运动技能。公共水上运动场地设施应定期向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开设水上运动技能培训,培养国民水上运动兴趣和技能。鼓励水上运动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

  扩大水上运动消费人群。丰富产品供给,满足不同人群层次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以青少年为重点,重点研发赛艇、皮划艇、潜水、漂流等体验参与型产品,以水上运动进校园为突破口,培养青少年水上运动能力和消费习惯。关注中老年人群,重点研发游艇、摩托艇表演、滑水表演、龙舟等观赏参与型产品,以竞赛休闲旅游为载体,满足其消费需求。

  (七)完善安全救援系统,构建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援行动的应急反应机制。开展水域安全评估,建设导视标识、警示标识、劝示标识、服务指南等。合理配置安全护栏、救生梯、救生圈(绳、杆)、救生扶(抓)手、水深标尺、警示灯具等安全设施。鼓励组建专业水上救援队伍和水上救援志愿者队伍,强化应急培训、演练等日常管理,合理布设救援站点和救生船艇等专业救援设施设备。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水利、海事、交通、公安、应急救援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水上运动产业审批“最多跑一次”政策改革。落实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责任,相关企业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水上运动参与者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体制。

  (二)完善政策体系。

  切实落实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土地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操作细则。鼓励将水上运动相关活动和赛事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在江西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的框架下,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体育产业子基金,大力支持水上运动产业创新创业项目。建立水上运动市场信用体系,实行警示名单和“红黑榜”制度。

  (三)加强人才保障。

  鼓励省内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联合培养竞技型、管理型、培训型、赛事运作型等水上运动人才,为水上健身休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加快开展帆船、赛艇、皮划艇、漂流等水上运动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培养。拓展水上运动退役运动员的转岗就业渠道。加强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业人才。

  (四)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把握工作重点,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本地水上运动产业发展。


来源:省体育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