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比分网: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0-02-12 11:32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是体育产业纵深发展的新引擎,是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新动能。为贯彻落实《澳门皇冠体育: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推进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运动项目要产业,向资源优势要效益,提升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活跃度,推动江西体育竞赛表演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基于当前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活跃度不高、大众参与度不广的阶段性特征,有效解决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主体动能不足、消费市场动力不足的难题,以及产业供给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需求侧获得感不强之间的矛盾,精准定位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市场驱动。注重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围绕释放市场潜力发展体育产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突破制度创新、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以培育主体市场来带动消费市场,以提升城市经济来延展产业链条,加强科技、商业、资本、管理创新,培育创新价值链。推动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打造涵盖职业、商业和群众性赛事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竞赛表演赛事体系。

坚持融合发展。对接区域发展战略,以“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竞相发展”为格局,用好虚拟现实(VR)产业“江西高地”“物联江西”品牌优势,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文化和旅游、娱乐、互联网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我省独特的资源与区位优势,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多样化、差异化发展,以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要素集聚和区域协调联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全区域整体提升、全产业协调发展、全社会共建共享。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拥有知名品牌、具有后发潜质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新兴省份;基本形成市场活跃度高、大众参与度广、带动效益突出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体系;逐步构筑“311”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格局:培育三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城市或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集聚区,推出一批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区域性体育品牌赛事,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培育完善赛事体系

(四)做优“八一南昌”职业赛事。把握“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要求,发挥“引领圈”的示范效应。根据南昌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定位和大南昌都市圈的构建设计,用好军体项目落户南昌机遇,抓好军地“八一南昌”合作共建计划落地,写好“八一南昌”高端赛事竞技性与观赏性交融结合文章,提升“八一南昌”高端赛事的娱乐性与参与度,重点发展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职业联赛,加快发展羽毛球、网球、自行车等区域职业赛事,支持南昌建设一批军体中心南昌训练基地,积极引进并大力发展国际军体理事会军体赛事,努力打造南昌体育名城和国际军体之城,使“八一南昌”职业赛事成为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名片。(责任单位:南昌市政府、省军区办公室、省体育局、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五)做强国际性区域性赛事。提升“驱动轴”的带动效应,突出“产城融合”,抓好“城际联动”。持续增强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网球公开赛、玉山中式台球世锦赛、玉山斯诺克世界公开赛、宜春全国农耕健身大赛、南昌国际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江西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活跃度、竞争力。鼓励支持各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承办协办国际及全国性职业大赛分站赛事,提高赛事的参与度和可观赏性,不断提升江西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吸引力辐射力。综合评估大型国内外赛事影响力和市场价值,加强与国内外各类职业联合会、协会、知名体育公司合作,统筹引进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的品牌赛事。(责任单位:省体育局、各设区市政府)

(六)做大户外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户外营地+小众体育+赛事活动”的跨界整合,以山地户外、水上、航空、汽摩等运动项目为核心,大力发展攀岩、登山、山地越野、徒步、露营等户外运动赛事,重点培育游泳、漂流、赛艇、皮划艇、摩托艇、滑水、龙舟、帆船等水上休闲竞赛表演赛事,积极发展航空运动赛事,有序推进冰雪运动竞赛表演赛事,形成我省“水陆空”体育竞赛表演赛事体系。(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民航江西监管局、省教育厅、各设区市政府)

(七)做活业余精品赛事。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民俗体育资源,紧扣“小巧水”战略支撑体系,更好激发武术、龙舟、舞龙(狮)等特色民族、民俗体育竞赛表演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力。鼓励各地加强体育赛事品牌创新,培育一批社会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业余精品赛事。(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省民宗局、各设区市政府)

(八)做特互动融合赛事。促进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互动融合。以观赏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为突破口,创作开发体现赣文化特点、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竞赛表演项目。支持举办各类体育庙会、表演赛、明星赛、联谊赛、对抗赛、邀请赛等,推动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旅游相结合。(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各设区市政府)

三、优化产业环境,壮大升级市场主体

(九)激活主体市场。注重发挥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探索完善部门监管、协会指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赛事开发新形态,建立健全以赛育市、以市促赛的产业发展新机制,激励形成本土品牌企业集团行业引领、各类中小微体育竞赛表演企业竞相发展的产业聚集新格局。推动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不断提升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规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引导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引导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要求组建体育俱乐部,充分发挥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培育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联赛。(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

(十)创新服务市场。注重发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我省体育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不断提升新型转播技术、安全监控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中的综合应用水平,实现产品选择自由化、参与计划个性化、配套设施协同化、竞赛表演信息共享化。(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委网信办、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十一)培育中介市场。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和综合效应,积极培育体育竞赛表演行业中介市场,鼓励发展体育竞赛表演行业中介组织,大力开展体育竞赛表演行业中介服务,充分发挥各类中介机构在市场拓展、赛事推广、技术指导、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市场监管局、省民政厅)

(十二)完善消费市场。注重扩大消费供给,将体育竞赛表演项目纳入我省全民健身赛事体系,丰富参与性和观赏性体育赛事供给,激发大众体育消费意愿,增强体育消费粘性。合理引导消费理念,通过加大体育竞赛表演赛事节目播出频率、促进消费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群众“花钱看赛”的消费观;通过健全赛事门票市场化供应机制、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等手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优化彩票品种结构、依法打击私彩、健全风险控制等方式,引导彩民理性购彩。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推动体育消费便利化。加强新建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规划与布局,推行体育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推进现有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引导体育竞赛表演企业参与体育场馆运营,盘活场馆资源,鼓励利用学校体育场馆举办体育赛事。(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体育局、省广电局、省文联、江西银保监局、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四、拓展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平台建设

(十三)构筑产业平台。注重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标准化建设,推动产业要素集聚,促进产业链条拓展。围绕构筑以体育竞赛表演企业为主体,以旅游、交通、餐饮等为支撑,以广告、印刷、现场服务等为配套的产业集群,着力推进“资源、市场、信息、技术、产品、经营”六大产业要素整合创新,注重培育“竞赛表演+服务创新产业链”,以主场赛事为主线,构建赛事策划、项目设计、营销推广、运营维护一体化的产业生态链。大力推进“竞赛表演+产品制造产业链”,以节庆赛事为依托,延伸专业赛事节事运营服务,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进入体育竞赛表演装备制造领域,促进体育赛事和体育表演衍生产品创意和设计开发,逐步发展形成“行业配套、产业联动、运行高效”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平台体系,培育打造具有本土风格、区域特色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

(十四)发展智慧平台。树立智慧体育发展理念,打造江西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整合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体育资源和体育服务,为公众提供高品质体育服务,实现我省体育信息化服务的智联、智享、智惠、智能,提升我省推动体育赛事相关权利市场化运营。(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政务服务办、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十五)建立监管平台。完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监管体制,促进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遵循“标准管理、分类指导、优化服务、保障安全”原则,明确监管责任、健全监管政策、依法加强监管、完善赛事服务、强化政策执行,加快建立“互联网+监管”平台系统,推进赛事活动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通过组建赛事活动监管与服务专家库、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开展监管专项行动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赛事活动的监管与服务,更好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政务服务办、省应急厅、省市场监管局)

五、强化产业支撑,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十六)强化政策支撑。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力争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相关事项做到“最多跑一次”。加强市场监管,开展体育、旅游、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建立和完善观众投诉快速受理处理长效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培育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提升行业规范和诚信水平。建立覆盖体育竞赛表演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和参赛人员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将有关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向社会公示,依照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加强赛风赛纪、反兴奋剂工作,坚持公平竞赛,树立良好赛风。完善裁判员公正执法、教练员和运动员遵纪守法的约束机制。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国际标准,规范经营与管理,打造自主品牌,切实提升市场竞争力。深化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对于举办体育赛事相关的审批事项,相关部门不得要求赛事主办方提供体育部门的审批材料。对确需保留的安全许可及道路、空域、水域、无线电使用等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依法为外国运动员、赛事组织管理人员、国际技术官员等各类人员来华提供必要的签证便利,为参赛运动船艇、飞行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体育器材出入境提供便利,为参赛体育器材提供航空、铁路等托运服务。(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政务服务办、省市场监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外办、省公安厅、南昌海关、省交通运输厅)

(十七)保障人才支撑。注重发挥省内外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的智力支撑作用。加大体育技能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队伍。按照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体育协会、体育专业培训机构优势,加大开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为我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支撑。(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体育局、省教育厅)

(十八)完善投入支撑。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拓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体育竞赛表演企业通过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体育竞赛表演消费支付产品以推动消费便利化,鼓励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特点,研发体育竞赛表演类消费信贷新产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相关项目给予必要资助。(责任单位: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省金融监管局、各设区市政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政策措施向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集成、招商引资向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延伸、专项资金向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倾斜、宣传推介向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侧重。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务求取得实效,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2020年1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相关解读:解读《澳门皇冠体育: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


来源:皇冠比分网_澳门皇冠体育办公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