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发布会第十五场:

江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发布日期:2021-01-22 14:57 浏览次数: 字体:[ ]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月22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发布会第十五场:江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延彬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正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郑光泉,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小璋,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刚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宜华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王宜华(文颖 摄)

王宜华: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发布会第十五场:江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延彬先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正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郑光泉先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小璋先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刚先生,请他们介绍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徐延彬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延彬(文颖 摄)

徐延彬:

各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指挥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锚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深入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大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7%,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4.7%,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Ⅴ类及劣Ⅴ类水断面比例为0%,其中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6.0%,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鄱阳湖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41.2%,同比上升35.3个百分点,总磷浓度为0.058毫克/升,同比下降15.9%;长江干流江西段所有水质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标准;设区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二是生态环境优势巩固提升。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优,列全国第四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列全国第二位;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累计达到5个,列全国第二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累计达到16个,列全国第五位;率先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

三是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约2万多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4.7%;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提标改造,建成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88座,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516座;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22座、日处理能力达到2.235万吨;10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建成了一体化监控平台,均建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成管网约5700公里;全省危废处置能力达到48.5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到129.5吨/日;建成了由186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287个水质监测自动站构成的覆盖全省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四是绿色发展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8.3∶44.2∶47.5调整到2020年的8.8:43.1:48.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8.1%、22.2%,比2019年分别提高2.0、1.0个百分点;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409吨标准煤、每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为98吨, 比2019年分别下降1.2、3.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绿色经济含量进一步提升,“生态+”和“+生态”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

五是制度体系建设走在前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35项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列入国家清单在全国推广。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全流域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环境治理体系、绿色金融改革、生态价值转化、河湖林长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绿色发展“靖安模式”、废弃矿山修复“寻乌经验”、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景德镇“城市双修”、余江农村宅基地改革等成为全国典型。

六是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有力。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61个问题,需限期整改完成的40个问题中,39个已完成或基本完成;需长期坚持或持续改善的21个问题,均达序时进度。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54个问题,需限期整改完成的44个问题中,39个已完成或基本完成;需长期坚持或持续改善的10个问题,均达序时进度。2018、2019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29个问题,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整改。2020年警示片披露的21个问题,4个已基本完成,其余均制定整改方案扎实推进。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指出的88个问题,需限期整改问题84个,已完成78个。2020年,在全省大力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行动,共排查出1221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9863个,完成率80.7%。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

七是助推高质量发展有为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先后制定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条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生态环境工作6条措施》《大力推进“三个治污”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18条措施》,从政策层面,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积极推行服务企业接待日、服务群众接待日活动,建立地方政府请求事项办理机制,实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政府全覆盖,受到社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2020年共举办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9次,累计接待企业3778家,接待人数4980人,现场受理问题事项4495个,现场答复或解决问题数4225个,现场解决率达94%;举办服务群众接待日活动3次,接待群众338批、444人次,受理事项343件,已办结163件;累计受理市县请示件270件,已办结206件、办结率为76.3%;这些,以一件件实事,有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期间,尤其是2018年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的三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绩。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落实,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前所未有。2018年国家对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考核后,PM2.5浓度由2017年的4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30微克/立方米,下降31.8%;优良天数比率由2017年的87.3%上升到94.7%,提高7.4个百分点;全省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由0个增加到10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2015年的78.7%上升到96.0%,提高17.3个百分点,超过国家考核目标10.7个百分点;消灭了V类及劣V类水质断面;长江干流江西段Ⅱ类水质由2015年的66.7%上升到100%,提高33.3个百分点;设区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2018年中央环保专项督察后,鄱阳湖点位水质优良比例由2017年的0上升到41.2%,提高41.2个百分点;鄱阳湖总磷浓度由2017年的0.078毫克/升下降到0.058 毫克/升,下降25.6%。

三是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进展前所未有。2018至2020年,在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的同时,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9.2:48.1:42.7调整到2020年的8.8:43.1:48.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7.1、6.2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取得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双丰收。

四是人民群众的感受满意程度前所未有。据统计部门调查显示,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从2017年的83.6%上升到2019年的89.3%,提高5.7个百分点。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繁重、形势依然严峻。2021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是坚持减污和降碳协同推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坚持VOCs和氮氧化物协调减排,深入推进“五河两岸一江一湖”全流域保护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积极跟踪了解国家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终期考核进度和要求,对照国家考核措施和指标评分细则逐项开展自查自评,力争2020年成效考核取得好的成绩。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要要求,统筹谋划制定我省二氧化碳达峰行动方案。我们将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二是坚持问题整治和治理能力共同提升。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以及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的年度整改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攻坚,以钉钉子精神逐一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各项整改任务按期完成。特别是强力推进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21个问题的整改见效,以实际成效迎接今年中央对我省开展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科学编制好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开展环境大数据大建设,不断完善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改革,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提升监测、调查、科研、应急保障等能力。切实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和分类监管模式,全面实行以市县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和县级“局队合一”体制,加强环境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江西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三是坚持发展与保护齐头并进。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多施精准之策,多下服务之功,总结和推进“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政府”活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环评审批和环境执法正面清单管理,积极实施规划环评、“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加快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等结构调整。

四是坚持政治与业务全面过硬。切实增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以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为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作用,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动江西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王宜华:谢谢徐延彬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文颖 摄)

人民日报记者:去年11月份,在南昌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江西省委澳门皇冠体育: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建议》中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请问“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如何更好地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

徐延彬:我厅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去年年初我们印发了《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条措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生态环境工作6条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一项改革,实施两个清单,突出三个治污,推动四大结构调整,充分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手段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保障。

一是深化一项改革。持续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工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环评审批提质增效。继续实施“20条+6条”,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有机融合起来,通过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腾出空间、增添动力。强化名录之外无审批,优化网上备案“一次不跑”,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瘦身”。动态更新省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三本台账”,对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持续做好小微企业项目环评服务,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严控“两高一资”项目环境准入。着力治理生态环境领域中介服务不规范、乱收费行为。加快推进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积极推行服务企业接待日、服务群众接待日活动,建立地方政府请求事项办理机制,实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政府全覆盖。

二是实施两个清单。深入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正面清单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两个正面清单的实施时间原则上截至2020年年底,经实践证明,清单措施行之有效、得到广泛认可。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要求,我们决定将清单实施时间延长,并探索固化形成长效机制。一方面,对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项目,实行豁免审批管理;对鼓励类项目以及与民生相关的部分行业推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实现对不同生态环境守法水平监管对象的差别化管理,改进生态环境监管方式,对超标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对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合法企业减少监管频次。

三是突出三个治污。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通过精准治污,增强污染治理措施的针对性,提高破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精准度;通过科学治污,把握好环境治理的科学规律,强化污染治理措施的有效性;通过依法治污,增强污染治理措施的合法性,以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四是推动四大结构调整。以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产业发展倒逼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业、能源、交通、农业结构调整。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升新兴优势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和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陆转水”“公转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和开发区的原辅材料及产品由公路运输向铁路、水路运输转移,增加集装箱多式联运比重;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建设。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请问2021年我省环保督察工作有什么具体安排?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正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郑光泉(文颖 摄)

郑光泉:近年来,我省环保督察坚持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在推动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落实上做文章、用实招,促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今年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迎接一次“大考”。把中央即将对我省开展的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到不到位的一次“政治体检”来对待,全面梳理近年来我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等情况,推动各级各部门逐项逐条查漏补缺,强弱项、固成效、抓提升,力争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二是攥紧一个“拳头”。去年,通过机构改革,我省组建完成了赣东、赣南、赣西、赣北、赣中5个生态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实现对设区市生态环境保护派驻监察,与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捏成了一个环保督政的“拳头”。今年,我们将围绕练就“硬拳头”,从规范监察工作流程、提高监察人员能力、强化监察工作震慑等方面入手,着力把5个专员办打造成发现问题的“前沿哨”、报告问题的“通讯兵”、解决问题的“督察员”。

三是磨砺一把“利剑”。环保督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件利器。今年,我们计划在去年实现对设区市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组织对部分省直单位和省属国有企业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紧盯重点问题、瞄准关键环节、扭住责任主体,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以督促治、以查促改,持续传递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决心。同时,围绕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适时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四是整治一批“问题”。积极推动中央即将对我省开展的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立行立改,紧盯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逐项整改,实施台账管理、挂图作战、销号落实。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关联性及衍生性问题主动整改,并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完善形成管长远、顾根本的长效机制,巩固发展整改成果、坚决防止问题反弹。

香港商报记者(文颖 摄)

香港商报记者:党中央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十九届五中全会、气候雄心峰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场合多次提及,为新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面有什么举措,如何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绿色崛起?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罗小璋(文颖 摄)

罗小璋: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围绕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自主贡献,以“降碳”为抓手,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升级,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按照国家要求,编制我省的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统筹考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碳排放达峰硬任务,以提升区域低碳竞争力为目标,提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政策、措施和工程项目。“十四五”期间,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重点推动碳排放存量大、排放增量大、减排潜力大、减排成本低和对达峰目标贡献大的行业、区域加快达峰进度;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重点发展低碳交通、绿色建筑,推动低碳城镇建设,积极创建市县低碳试点示范,创建一批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校园。

二是大力推进碳市场建设。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已经启动,我省将完善省内配套机制,以碳配额分配、履约清缴等为抓手,促进产业绿色化、能源清洁化,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同时积极与林业生态、产业扶贫等结合起来做好碳汇工作,推进并储备一批自愿减排项目。

三是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监测制度,探索建立我省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统计核算体系,探索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性法规;推动气候投融资制度创新,完善纳入碳金融、气候变化保险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按照减污、降碳协同的要求,探索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制度、生态环境监管、生态补偿制度等的衔接和协同。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近几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大幅度改善,老百姓在蓝天获得感倍增的同时纷纷点赞!但我们注意到,12月份受北方污染传输和天气静稳影响,全省空气质量下降,多个设区市连续多天出现污染天气,为此有些城市还启动了应急响应预案。请问我省空气质量已经连续两年稳定在二级标准以内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区域性污染过程?“十四五”期间我省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将如何谋划相关工作,以期更好地守护好“江西蓝”?

罗小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的研究成果显示,空气质量污染的原因有三个,本地排放、气象影响和污染传输,由于现阶段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还较大,因此,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仍处于气象影响性阶段,对气象条件相当敏感。去年12月份我省出现的两次范围大、区域广、持续时间长的污染过程,就是受污染传输和不利气象条件双重因素影响所致。

从发达国家的大气污染治理史来看,空气质量改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在大气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过程中,遇到不利气象条件,部分时段出现反弹是可能的,也是正常的,是客观规律,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在我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过程中出现的短时波动。

“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治理将进入平台期、攻坚期,持续改善的难度更大!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四五”开展PM2.5和O3协同控制作出重要批示,我们将紧紧把握PM2.5和O3协同控制这一主基调,聚焦“三个重点”,做好“三个协同”,不断推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再上新台阶。

聚焦“三个重点”。一是聚焦工业废气污染减排,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化焦化、水泥、冶炼等重点行业提标改造;严格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VOCs治理重点行业全过程控制管理,大力推进源头控制和绿色原料替代。二是聚焦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持续推进交通结构转变,深入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淘汰老旧车辆。三是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突出管控城市扬尘,不断深化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控制露天焚烧。

做好“三个协同”。一是协同做好秋冬季颗粒物污染治理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因子污染控制,加快补齐VOCs治理短板,实现PM2.5和O3浓度“双下降”。二是协同做好省外和省内污染控制,加强省际间的联防联控,建立联动机制,控制污染传输强度,聚焦省内重点城市污染治理,进一步缩小城市间空气质量差距,以内外协同推动全省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三是协同做好大气污染治理与温室气体减排,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降耗,控制燃煤、燃油消耗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不断降低碳排放,力争早日实现碳达峰。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是如何谋划有关工作的?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刚(文颖 摄)

龙刚:“十四五”期间我省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一河一策精准施治,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治理,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风险防控等任务,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生态流量匮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具体来说,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全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治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持续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化流域分区管理体系,优化水功能区划与监督管理,建立完善流域空间管理体系和全链条管理的水污染物排放治理体系,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水资源调配,加强生态流量管控,保证河湖生态用水需求,保障枯水期和鱼类产卵期生态流量、重要湖泊的水量和水位。维护水生态功能,改善河湖联通状况,恢复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水系生态功能。实施好“十年禁渔”,逐步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植物,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

二是深化全领域源头治理。针对工业、农业、生活、航运等领域治污短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工业废水全过程、全链条管控,深入推进工业集聚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以及工业污水、散乱污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绿色养殖。深入实施城镇雨水、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提升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推进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建设,落实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机制。

三是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巩固提升“长江大保护”成效。坚持“水陆统筹、以水定岸”,修复河湖岸线,将长江干流江西段建成沿江“最美岸线”。加强排污口监督管理,继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县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县级及以上饮用水备用应急水源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问题排查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

江西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记者(文颖 摄)

江西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记者:土壤环境关系着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也关系到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建厂子”“盖房子”。 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方面是如何谋划的?

龙刚:“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继续实施以污染风险管控为重点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协同控制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到2025年,实现全省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依法加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风险管控。按照“控源头、防新增、重监管、保安全”的思路,依法加强受污染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管控,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履行法定义务的监管,严格控制土壤污染增量问题,坚决杜绝“毒土地”、“镉大米”事件。具体来说,将深入开展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推进土壤污染预防保护。整合运用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围绕影响耕地和农产品质量的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以及影响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安全的重点行业企业地块,开展土壤污染风险排查,实施分类整治和管控。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督促重点监管单位履行自行监测、风险隐患排查等法定义务,并根据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结果,适时进行风险提示和排查整治。二是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继续配合农业农村部门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合理确定污染地块土地用途和开发时序。开展对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和企业用地调查中关闭企业地块开展土壤污染风险排查和管控,制定并实施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年度风险管控计划。三是完善土壤污染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相关配套制度,研究制订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管理、评审技术要点等文件,规范和引导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稳步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强基础、建体系、控风险、保安全”的思路,提升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一是继续开展以“双源”为主的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开展千吨万人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及补给区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开展以化工园区、矿山开采区、尾矿库以及危废填埋场和垃圾填埋场为主的“两区一库”和“两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和污染源头预防,摸清全省地下水环境状况。二是建立健全全省“双源”地下水调查监测网络。完成全省设区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研究,探索重点工业园区地下水监测管控网络体系建设,整合建设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三是逐步推进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强化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完成国家地下水修复试点任务,逐步推进重点污染源地下水防渗、报废矿井及钻井封井回填以及地下水修复,遏制地下水污染。

王宜华: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皇冠比分网_澳门皇冠体育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