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最新发布

澳门皇冠体育:江西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1月26日在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21-02-23 05:59 浏览次数: 字体:[ ]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和平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全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抗疫情、战洪水、促发展,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担当实干,推动全省经济运行加快恢复、企稳向好,“六稳”“六保”工作全面落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全年GDP增长3.8%,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2%、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出口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5%,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量进位、增速居前、质量提升、圆满收官”的特征:一是总量进位。GDP总量达2.57万亿元,全国排名前进一位、上升至第15位;开发区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4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电力总装机突破4000万千瓦。二是增速居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较早实现“负转正”,并总体保持全国前列。三是质量提升。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7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7︰43.2︰48.1,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22.1%、38.2%,同比提高0.9、2.1个百分点。四是圆满收官。“提前翻番、同步小康”总目标如期实现,全省GDP和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预计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地区)水平。精准脱贫攻坚战获得决定性胜利,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阶段性目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积极性成效。

(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汛情,有力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疫情发生后,及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用14天时间就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7天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51天时间将住院确诊病例全部清零。先后派出11批次13支医疗队1271人驰援武汉、随州,援助乌兹别克斯坦。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输入性本地关联病例、不出现本地聚集性疫情两条底线。及时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救灾Ⅱ级响应,处置较大以上险情2075处,转移安置群众71.5万人,防汛抗洪取得全面胜利。

(二)着力打好稳增长“组合拳”,经济持续稳步恢复。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全国率先取消公路卡点,及时解除社区(村组)封闭式管控,取消返岗健康证明和不必要的隔离措施,实行复工复产报备制、一周两次调度通报机制,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复学走在全国前列。及时出台以应对疫情稳增长、“六稳”“六保”等四个“20条”为主体的政策体系,建立能源保障日调度机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推动全省经济逐月回升、逐季提速。全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1960亿元,其中新增政策减负550亿元。金融扶实体力度加大,新增本外币贷款5970.8亿元,企业直接融资4713.7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6.9%,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3家,有效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江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成功获批,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升至56.68%,是全国唯一连续7年进位省份,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7.1%。新增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景德镇(陶溪川)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获批。深入实施“2+6+N”产业发展行动,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制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六大优势产业加快壮大,航空、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左右、13%左右。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八大提升行动,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9.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出台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8500亿元。累计开通3万个5G基站、实现设区市主城区全覆盖。大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占GDP比重达48.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省大中型项目、省重点工程分别完成投资10823.3亿元、3698.9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39.6%、144.5%,兴赣高速北延、南昌地铁3号线、分宜电厂扩建、吉安立讯射频无线通讯产业园等项目建成,雅中至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赣深高铁、昌景黄铁路、瑞金电厂二期、丰城电厂三期、九石化年产89万吨芳烃项目等重大项目和一批灾后重建项目加快建设,新开工宜春至遂川高速、大广高速吉安至南康段改扩建、通山至武宁高速、信丰至南雄高速、南昌绕城高速西二环、瑞金机场、信丰电厂、上饶江西北斗城、南昌VR科创城等重大项目。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五大行动”,开展大干“红五月”、赣品“两上三进”“爱江西·健康游”“工业品供需对接”、江西消费月等系列活动,在商贸、餐饮、文旅、汽车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发放居民消费券5.8亿元,推动消费持续复苏,庐山西海成功创建5A级景区,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38.6%。

(五)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动力活力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新赋予国家级开发区和赣江新区34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四级全覆盖,“赣服通”平台上线服务事项、证照种类、跨省数据位居全国前列,“赣服通、掌上办”“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入选国务院典型经验推介,“赣政通”正式运行,实施“容缺审批+承诺制”等改革,“六多合一”改革全国推广,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出台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成对所有设区市营商环境评价,98.7%的企业对当地营商环境给予满意以上评价,市场主体增长14%。出台实施我省完善经济体制、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意见,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成功获批并加快建设,赣州、九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井冈山综保区建设全面铺开,海峡两岸(江西)产业合作区获批,新增6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开行铁海联运1700列、同比增长5.9%,航空货运量18.7万吨、同比增长44.3%。批复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成功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正和岛(江西)创变者年会、滕王阁创投峰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会等重大活动,签署赣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等活动,开发区“5020”项目实现全覆盖。

(六)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深入实施“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出台实施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推动赣江新区一批重大事项和改革试点落地,大南昌都市圈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务院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明确的目标任务较好完成,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建302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总产量达432.8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生猪存栏1569.9万头、恢复到2017年水平,65%的村组完成“七改三网”整治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出台我省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6个、惠及33.16万住户。新创建3个县级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预计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七)纵深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战略性成果。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全面落实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任务,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6%,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4.7%,长江干流江西段所有水质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标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35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出台实施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措施,率先建立流域综合治理制度,生态补偿资金累计达到174.2亿元。抚州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得到国家充分肯定,萍乡转型升级和老工业基地改造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新创建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首个“两山银行”挂牌成立,绿色信贷余额增长20%。

(八)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出台实施有效应对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大力夯实产业、就业、消费扶贫基础,圆满完成国家对我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25个贫困县、305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群众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5.58万城镇贫困群众脱困退出,35.4万存量对象全部纳入兜底保障。严格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51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大力开展“保用工稳就业”等行动,新增城镇就业46.1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24.8%。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5%。强化重要农产品产供销衔接,“米袋子”“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全年CPI涨幅2.6%。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提标扩围”,全年发放价格补贴7.84亿元左右、惠及2000多万人次。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同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力管控和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较好实现房地产市场稳控目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迈出坚定步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目标总体如期实现,为“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难以想象的挑战和考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交出这样的优异成绩单,实属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把舵定向的结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日益显现、国家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的结果,这是新时代赣鄱儿女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结果。现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更加坚定了全省上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与此同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循环不畅,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美元可能出现大幅波动,美国宏观政策的溢出效应明显上升,并影响全球汇市、股市、债市及大宗商品市场稳定。中美战略博弈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这仍然是最大的外部不确定因素。我国疫情防输入、防反弹压力较大,内需复苏仍受制约,实体经济发展承压,“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我省中小微企业运营面临较大压力,一些市县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经与“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与近年来的实际增长和2020年的较低基数相衔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一)澳门皇冠体育:经济增长。预期GDP增长8%左右,主要考虑是:保持增速高于国家2个百分点左右,有利于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差距,为完成“十四五”预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这一目标是留有余地、较为稳妥的,避免预期目标忽高忽低影响市场预期稳定,有利于引导全省上下把精力集中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其中,三次产业方面。预期一产增加值增长3%左右,将粮食产量纳入主要预期目标,预期全省粮食产量保持在432.8亿斤以上。我省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传统产业发展势头向好、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但也面临需求不振、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综合考虑,预期二产增加值增长8%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服务业将加快恢复,预期三产增加值增长9%左右。三大需求方面。我省在“两新一重”投资上有潜力、有空间,“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将加快落地建设,但也面临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政府投资能力下降、房地产投资拉动作用减弱等问题,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消费升级态势仍将持续,国家和省系列促消费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但居民消费特别是聚集性消费信心仍然不足,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快建设,但也面临复杂形势和激烈竞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实质性落地仍需时日,预期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左右;考虑到中美经贸摩擦仍存变数,美元汇率波动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出口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加之我省2020年外贸增长较快、基数较大,建议外贸预期目标表述为“量稳质升”。

(二)澳门皇冠体育:发展质量。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预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左右,同比提高0.25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3%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24%左右、39%左右,同比提高1.9、0.8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60%左右、42%左右,同比提高1.4、0.5个百分点。考虑到保持减税降费力度、房地产税收贡献减弱及稳定财政收入质量等因素,预期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左右、5%左右,税收占财政总收入、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分别达80%左右和70%左右。国家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灵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期新增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5000亿元以上,企业直接融资额4000亿元以上。

(三)澳门皇冠体育:生态文明。预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水、空气等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四)澳门皇冠体育:民生保障。预期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8.5%左右,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并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预期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五)澳门皇冠体育:物价水平。预期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今年物价上涨压力总体小于去年,适当下调了预期目标。考虑到国际粮食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性,也为应对不确定涨价因素留有余地。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完成计划(草案)提出的各项目标,加快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着眼“十四五”开好局,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夯实创新能力支撑。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加快建设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等创新平台提能升级,完成中国信通院江西分院组建并投入运行,争取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等落地,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力争新增3个以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和科研布局,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级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与我省高校合作办学,全力支持南昌大学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支持其他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探索实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发明专利提质倍增三年行动,研究出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提高发明专利授权率和转化率。实施融通创新示范工程,推动各类主体共建一批创新联合体、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等。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赣籍人才回归工程、新时代“赣鄱工匠”培育工程等行动,加大力度吸引海内外战略性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提高高校毕业生留赣来赣比例。鼓励支持青年优秀人才参与重大科研任务,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

2.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制定新一轮工业强省战略实施意见,持续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主抓手,大力推进稳链强链铸链延链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断链断供替代行动,链条式集群式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支持企业设立海外原材料保供基地,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深入实施“2+6+N”产业发展行动,进一步优化调整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使用方式,探索以直接股权投资方式为主支持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等产业平台,开工建设格力电器南康智造、南昌华勤研发生产基地二期、赣州中车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等项目,建成南昌诚航航天军工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等项目。实施新一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行动,推进有色、钢铁、石化、建材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重点技改专项1000项以上,全面完成江铜集团“三年创新倍增”、新钢集团“转型升级冲千亿”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升级、服务型制造等行动,做优做强做大研发、物流、金融、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开展数字经济发展“八大行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扎实推动“03专项”成果转移转化和移动物联网产业全面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西分院落地,深入推进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南昌VR科创城、鹰潭物联网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力争物联网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加快打造“智联江西”、世界级VR中心。

3.着力做强做优产业主体和载体。开展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培育壮大制造业领航企业行动,加快培育一批百亿、千亿级龙头企业,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培育“独角兽”企业10家、“瞪羚”企业80家。深入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和开发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确保“5020”项目全覆盖。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严格“一县一区”布局。做实“开发区+主题产业园”“管委会+平台公司”建设运营模式,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一企一策”支持引进世界500强、全国500强等产业项目,与沿海、境外开发区共建“飞地园区”。

(二)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强大支撑。

1.着力抓项目扩投资。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启动实施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公共服务等“项目六大会战”,着力推进集中开工、现场观摩、谋划推进三大行动,2021年计划实施3067个省大中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600亿元左右。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建成中国移动江西5G网络三期工程、电子政务云数据灾备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抚州卓朗联通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电信江西云和大数据中心、赣江新区本草物质科学研究设施等项目,实现重点城镇及以上地区5G网络连续覆盖。新型城镇化方面,加快推进南昌地铁4号线一期、1号线和2号线延长线及南昌东站高铁新区、九龙湖新城城市综合管廊一期、九洲高架东延,九江高铁枢纽、新建快速路系统工程(一期),宜春至温汤旅游公路改造,萍乡中心城区停车场,上饶七星水库饮水城乡供水一体化,抚州东临新区核心区集中供水等市政项目,着力推进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新区公共服务、城市充电桩等项目。重大工程方面,开工建设昌九客专、长赣铁路、瑞梅铁路和高铁南昌东站、昌北机场三期扩建、沪昆高速梨园至东乡段和昌傅至金鱼石段改扩建、奉新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加快推进昌景黄铁路、宜春至遂川高速、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赣深客专、兴泉铁路、安九客专、萍乡至莲花高速公路、井冈山航电枢纽等项目。完善“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紧盯国家资金投向,特别是抢抓中央预算内资金向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倾斜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企业债等资金支持,发挥我省补短板促升级稳投资专项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和保险资金等作用,推广投资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切实保障优质项目用地需求。精心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库。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两新一重”项目和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着力提高民间投资比重。

2.增强消费拉动能力。深入实施商贸消费升级“五大行动”,持续开展“赣品”提升、打造赣菜品牌、多彩夜经济、节庆促消费等活动,改造提升一批精品夜市、特色美食街。继续办好“赣品两上三进”等活动,推动江西名优特产品加快“走出去”。加快高标准现代化商圈建设,支持南昌打造中部地区消费中心城市。提振大宗消费,实施新一轮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行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做大新兴消费热点,大力推广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兴产品,培育壮大智慧商业、数字市场、体验消费、线上购物等新业态。拓展服务消费,大力发展旅游、康养、文体、家政等幸福产业。实施“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提升计划,纵深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旅游组织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打造一批点线面联通的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大力发展红色研学、中药康养、乡村体验、民宿经济、运动休闲等旅游新业态,加快长征文化公园、热敏灸中医药养生小镇等建设,办好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推动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鼓励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服务和产品,实施“体育+”行动,加快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家政“领跑者”行动。全面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区建设,实施好旅游购物“先行赔付”制度,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3.着力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流通“大动脉”。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加快南昌智慧空港物流中心、赣州商贸型物流枢纽等建设,深入推进“公转铁”、航空货运倍增等行动,加快九江城西港区一期、上饶无水港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物流枢纽。优化流通“软环境”。加快推进物流与监管等信息全流程采集和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参与国家新一轮支付系统、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等建设。疏通流通“微循环”。支持组建流通企业集团和商贸联合体,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商贸流通企业,新增一批A级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应急物流,打造一批综合物流平台。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支持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产地初加工设施等建设,提升社区智能快件箱覆盖率,实现乡村物流集中配送网络全覆盖。

(三)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五型”政府建设,推进新一轮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对标行动,健全市县营商环境考核机制。持续深化“一次不跑”“一链办理”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对行政许可和备案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开展“六减一增”专项提升行动。拓展提升“赣服通”“赣政通”功能,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深化“一照含证”改革,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项目审批“容缺审批+承诺制”“六多合一”改革,大力推行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依法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推动“信易+”示范省创建。

2.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要素市场化方面,丰富产业用地供给方式,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数据要素市场。国资国企方面,实施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全面推进省属国企集团层面和二、三级子企业混改,完成省属授权监管企业移交划转工作,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财政金融方面,深入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扎实推进赣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广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经验做法。农业农村方面,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3.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落实好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政策,稳妥有序做好助企纾困政策接续工作,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深入推进物流降成本行动。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大力开展“金融保链强链行动”,落实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专项信用贷款,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提高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首贷、信用贷、续贷占比。鼓励银行与企业按市场原则自主协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推广“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科贷通”等融资模式,加快政府性融资担保运作和全省农业信贷担保建设。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计划,新增上市公司10家左右,用好股权融资、可转换债券等融资工具,着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破除民营经济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隐性壁垒,鼓励发展网络直播等新个体经济,力争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实施新一轮领导挂点开发区和企业帮扶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四)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1.着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加快马来西亚、赤道几内亚等境外合作园区建设,积极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做实做优区域合作,推动赣粤战略协议、赣沪产业转移合作协议等一批合作事项尽快落地,加快赣粤、赣闽、深赣港产城、赣台等合作园区建设,力争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上升为国家级平台,加快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南昌、赣州、九江、上饶四大开放门户,完善提升南昌空港陆港、九江航运中心、赣州国际陆港、上饶港等口岸功能,力争开行更多空运专线、赣欧班列、多式联运线路。加强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建设,引进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及配套企业,支持上饶、吉安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深入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2.提高外资外贸水平。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国家部署,扩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外溢、央企二次布局、领军型企业“二次创业”的机遇,深入开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等活动,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世界赣商大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江西(上海)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瞄准世界500强、全国500强、知名民企、隐形冠军等企业,引进一批区域总部、制造基地、研发中心等项目。狠抓签约项目落地。积极引进生产型出口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扩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自营出口。整合外贸供应链资源,建设一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海外仓等,支持企业利用数字外贸平台抢订单、拓市场,争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拓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进口渠道。大力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质同标”工程,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3.全面推动制度型开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全面落实试验区实施方案,推进一批试点示范落地。对标对表国内外先进水平,全面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经验做法,用好各类功能平台先行先试权,强化政策、规则、标准等联通,精细化推进“三同”试点,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探索“极简审批”和准入承诺即入制。

(五)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顺应人口和经济流动趋势,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城乡共同繁荣。

1.着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完善提升“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各区域特色发展、协调发展。支持南昌彰显省会担当、提升首位度,出台大南昌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支持南昌五大功能新城建设,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协同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九江万亿临港产业带、抚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赣江新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明确的重点事项加快落地。抢抓赣深客专即将建成机遇,以重点城镇和开发区为载体,加快推进高铁沿线产业集聚、区域合作开放、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编制出台赣州、吉安高铁经济发展规划,推进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宜春高铁新城、吉安高铁新区核心区等建设,谋划建设赣粤高铁经济带。着力巩固提升苏区振兴发展成果,争取国家继续倾斜支持苏区振兴发展,支持赣州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表率,加快赣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步伐,支持吉安打造“联接南北、支撑苏区”的中部脊梁,推动赣州“两城两谷两带”、吉泰走廊、向莆经济带发展升级。着力推动上饶、景德镇、鹰潭加快开放合作,大力发展大数据、航空、物联网等产业,积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着力推动宜春、萍乡、新余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锂电等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2.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九大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全面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标准化提升,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力争绿色食品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七大行动”,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央厨房”等新业态,扩大农村电商、农村快递覆盖面。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实施6000个村庄整治建设,全面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城乡农贸市场一体化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农村电网2.35万公里。

3.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体检试点。推广“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数字城管”等经验,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智能化改造和社区公共服务、公共停车场等建设。推进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评。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大对中心镇发展支持力度,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规范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

(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1.着力筑牢生态屏障。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加强“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保护和治理,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整治、农村污水治理、鄱阳湖水质提升等专项行动,力争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考核标准,赣江干流基本达到Ⅱ类水质。制定我省碳达峰行动计划方案,坚持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协调减排,力争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中有升。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动出台我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抓好塑料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切实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赣州、南昌、吉安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映问题整改,全面落实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完成重点区域森林“四化”建设任务20万亩。

2.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深入推进国家生态补偿试点省建设,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形成“两山”转化有效路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绿色产业,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持续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森林康养基地,办好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森林旅游节等活动。加快建设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深化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广“两山银行”“湿地银行”等经验,推进区域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建设,争取我省林业碳汇减排项目进入全国碳市场,切实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3.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扎实开展试验区改革成果总结,全面实施35项国家推广成果,抓好已出台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快试点示范和样板打造,健全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持续深化自然资源产权、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流域综合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强生态文明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各类绿色生产、生活创建行动,不断提升江西生态文明品牌影响力。

(七)不断提高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安排财政性资金2200亿元,扎实办好51件民生实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地区帮扶机制。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基地等扶贫经营主体,推动消费扶贫政策提档升级,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统筹抓好城镇扶弱助困工作。深入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全面总结宣传好脱贫攻坚辉煌成就。

2.坚持就业优先提高收入水平。深入推进稳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和技工就业促进计划,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退捕渔民、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扩大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招录规模。推进高职扩招和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充分挖掘平台经济、“宅经济”等就业潜力,完善灵活就业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返乡创业基地、“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亿元,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培育行动,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3.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加大普惠型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持续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创建一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基地。全面推进健康江西建设,推动出台我省传染病防治条例,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争取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支持,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大力实施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社区医院等基层卫生机构医疗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建设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新载体,实行公共文化和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积极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加快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大力发展“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国家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方案,推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做实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进门诊费用医保跨省直接结算,完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调整机制。强化低保、特困救助等兜底政策保障。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深入推广“尊崇工作法”,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强化价格监测监管,确保物价总体平稳。

(八)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1.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两个尽量”“两个严禁”“两个一律”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对防疫工作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坚决防止疫情出现反弹反复。强化春节前后疫情防控,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出行,切实抓好关键部位、重要场所和重点人群精准防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确保核酸检测能力县区全覆盖。按照国家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新冠疫苗使用。积极落实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要求,常态化维持重点医用防控物资标准储备量。

2.强化粮食能源安全保障。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完成国家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317万亩、粮食种植面积5658.6万亩任务。研究制定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方案,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大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开展水稻大灾保险试点,着力稳定粮食产量,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加强种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发展一批以特色地方品种开发为主的种业企业,打造优质稻种源基地。深入推进生猪复产增养、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雅中至江西特高压直流工程、瑞金电厂二期、丰城电厂三期、国电投共青太阳能利用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新余电厂二期、南昌至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樟树至萍乡成品油管道工程等项目,推进一批天然气管网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第二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在我省布局建设。加强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运行调度,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3.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挑战。扎实化解处置高风险地方法人银行风险,加大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推动出台我省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对困难县资金调度保障力度,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存量、严控增量,加快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落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扎实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整顿租赁市场秩序,努力做到住有所居、职住平衡,着力解决新市民特别是青年群体“买不起房、租不好房”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平安江西建设,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加快“雪亮工程”、智能安防小区建设进度,全面推进基层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时,深入开展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重大成就的宣传;加快编制形成“十四五”规划体系,全面解读、全力实施“十四五”规划。


《江西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有关内容名词注释

1.商贸消费升级“五大行动”:“优品”“兴市”“强商”“旺客”“捷运”。

2.赣品“两上三进”:江西名优特产品上高铁、上飞机、进机场、进车站、进加油站。

3.“六多合一”:多证合一、多规合一、多介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

4.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企业和群众办事时直接对政务服务机构、政务服务平台及其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质量、效率、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5.“三请三回”和“三企”入赣: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外企、民企、央企入赣。

6.“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7.数字经济发展“八大行动”:数字技术创新行动、数字产业提升行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行动、数字化治理推进行动、产业生态体系优化行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制度供给创新行动。

8.“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为目标,以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三化”为路径,推动开发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标提档,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统一,全力打造开发区升级版。

9.“5020”项目: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每年分别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50亿元、超20亿元的产业项目。

10.“六减一增”: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跑动、减时间、减费用、增强透明度。

11.“信易+”:让守信者更容易获得行政服务和社会服务便利。

12.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13.南昌五大功能新城:空港新城、高铁新城、陆港新城、九望新城、现代职教城。

14.农业结构调整“九大工程”:优质稻、蔬菜、果业、茶叶、中药材、草地畜牧业、水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油茶9个产业发展工程。

15.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七大行动”:重大项目引进行动、龙头企业培育行动、企业转型升级行动、原料基地建设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流通体系建设提升行动、质量品牌创建行动。

16.赣江干流:上至赣州八镜台下至九江吴城的赣江主河道,包括上至储潭下至吴城赣江的33个水质监测断面。

17.“尊崇工作法”:在退役军人工作中,打造“一域一队伍”、建立“一人一台账”、落实“一家一对接”、组织“一周一活动”、开展“一月一堂课”、实施“一季一走访”、举行“一年一评选”。


来源:江西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