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339021678/2023-75425 发文机关: 省乡村振兴局 文??????号:
主题分类: 组配分类: 扶贫简报 成文日期: 2023-06-08
标??? ???题:

江西省乡村振兴简报〔2023〕第11期

有??效??性:
标??? ???题:

江西省乡村振兴简报〔2023〕第11期

江西省乡村振兴简报〔2023〕第11期

 
江西乡村振兴简报

2023年第11期


江西省乡村振兴局                 2023年5月30日






宜春市聚焦“准”“实”“好”

着力打造重点帮扶村建设示范样板


宜春市坚持把重点帮扶村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原则,以“准”的规划、“实”的责任、“好”的成效高质量打造重点帮扶村建设示范样板。2022年度总投入各类资金约3.84亿元用于全市419个省、市、县重点帮扶村建设,其中31个2022年度计划达标建设的重点帮扶村已全部核验通过(含5个示范样板),形成了重点帮扶村“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效应”的生动格局。

一、明标准、重谋划,确保规划定位“准”。按照国家、省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十百千”工程和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重点村发展现状、发展定位、建设标准、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十四五”重点帮扶村建设。一是明确建设标准。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示范点建设指标体系,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乡村振兴“十个一”“八个有”建设(一图、一网、一审、一管、一护、一文、一厕、一水、一治、一查,富有所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托、娱有所乐、食有所供、出有所行、诉有所求)为抓手,细化制定产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平安建设、共富共享等34项操作性强的具体指标,按百分制合理分配各项指标分值,做到标准统一、任务具体、目标明确。二是科学规划计划。着眼村庄发展趋势,整合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目前全市126个省定、10个市定“十四五”重点帮扶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同时,统筹考虑各地重点帮扶村自然条件、村庄环境、区域特色等因素科学制定了2022-2025滚动推进式建设计划,按照2022年31个、2023年89个、2024年150个、2025年149个的重点帮扶村建设计划,每建成一个达标一个,确保2025年底全市419个省、市、县重点帮扶村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做到示范带动。各县市区优选出产业基础好、村级班子强、群众意愿高、社会矛盾少、交通便利的重点帮扶村进行精心打造,结合2022年度全市244个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示范样板。

二、抓统筹、定任务,确保责任压得“实”。聚焦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目标要求,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建立挂点包片机制,压紧压实各地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实施”的工作要求,实行市领导挂点联系、县乡领导挂村包片机制,帮助各地从村庄规划、建设标准、项目谋划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坚持向重点帮扶村选派优秀的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加强重点村的帮扶力量。同时,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对重点村的涉农技术支持,全市共向重点村选派科技特派员177名。二是有力有序推进。拟列入年度计划完成建设的重点帮扶村经县市区审定后上报市级备案,由所在县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列出任务清单,倒排工期进度,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要求,实化细化任务,确保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三是强化督导调度。建立“季督查通报、年考核奖励”工作制度,将重点帮扶村建设工作与各地各部门考核挂钩,列入年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单项工作表彰项目,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强化统筹推进。

三、严核验、强保障,确保建设成效“好”。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求好不求快,严格按照“制定建设标准、达到序时任务、市县组织核验”抓实重点帮扶村建设,确保建设一个成型一个巩固一个。一是严格组织核验。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制定核验评分细则,选定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深入调研,按照建设指标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意见,统一评分标准,其中,126个省定重点村中28个示范建设类(即巩固提升类)需90分达标,98个补短强弱类需85分达标,“十三五”省定脱贫村需90分达标,其他市定、县定重点村需80分达标,并将市级开展实地核验情况纳入各县市区年度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发改、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等重点行业部门政策向重点帮扶村倾斜,切实保障重点帮扶村产业发展、交通运输、住房饮水等各方面要素,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短板弱项。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重点帮扶村补助资金的支持力度,在保证每年度省定100万元、市定40万元、县定20万元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市财政从202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奖代补支持“十个一”“八个有”建设,确保资金不断流、项目不断档。

(根据宜春市有关资料整理)


武宁县以生态为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


武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具有武宁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在生态绿色中赋能乡村振兴。

一、注重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建设。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武宁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全面推进绿色崛起,提出了“生态强县作示范、绿色崛起勇争先”的总体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二是注重生态治理。沿修河武宁段打造41.2公里最美岸线,全县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52%,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为加强对深山区、库区回水区、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力度,整合资金10.9亿元建设了武安锦城·梦想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五个一”后续扶持做法向全国推介。三是注重模式创新。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从探索建立机制向促进长治长效深化。武宁县“多员合一”生态管护员制度,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在全省率先建成“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智能化。

二、整合绿色资源,助力产业振兴。一是创新转化平台。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了首家“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将县域内优质生态产品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精细化评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运营,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已收储各类生态资源5.3万项,生态总价值172.2亿元,收储并交易生态资源总价值7亿多元。二是落实“林长制”。2017年,在全国首创“林长制”,走出一条由“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到“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蜂蜜、茶叶、菌菇、药材等特色林下经济,荣获“中华蜜蜂之乡”。发展油茶22.5万亩、果木林14.8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4.8亿元。三是发展绿色产业。以优质生态资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市级以上“一乡一园”全覆盖,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打造了罗坪长水生态价值转化产业园、鲁溪双新“一红一绿”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典型。同时撬动社会资本100多亿元投入旅游产业,统筹森林、湖泊、温泉、民宿等生态旅游资源,深度推动“各行各业+旅游”。

三、守住绿色生态,挖掘深层价值。一是扮美城乡环境。累计投入52亿元实施城建项目363个,打造了武宁之窗、“环城--滨湖”景观链等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被评为“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50个中国最美小城”之一。二是激活金融活水。依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贷”“绿色生态贷”“惠农生态贷”等信贷产品。全县已发放生态产品价值专项贷款4815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5亿元,投入民宿、旅游等生态经济发展。三是盘活生态资源。优质生态资源带动了高端民宿、现代农业、休闲康养、全域旅游等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老百姓不出家门便能创业就业。全县现有蜜蜂4万余箱,养蜂合作社36家,养蜂户1710户,年均产蜂蜜350吨。全县发展高山茶叶种植3.9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万多元,推动生态资源向富民资源转化。

(根据武宁县有关资料整理)


贵溪市探索“三精”模式推进智慧污水处理


为高水平保护水资源,有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贵溪市积极探索“三精”模式,推进智慧污水处理,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

一、精心组织,建立健全污水处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筹推进、资金保障、考核督导“三大”机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提高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水平。一是建立统筹推进机制。出台了《贵溪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20-2030)》十年规划,每年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进行布置,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压实责任主体,建立农业农村、发改、财政、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动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乡村建设、美丽村镇建设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二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资金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通过新农村专项资金、环保专项资金、政府专项贷等,积极与本土净水企业江西渥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资300万元先行在10个乡镇、15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进行试点,帮助1248户农户安装了渥泰智慧污水处理设备,后续结合新农村建设持续实施。三是建立考核督导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督查内容,定期督查,对不积极主动、进度缓慢的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据《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责任追究办法进行追责问责。同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二、精选模式,因地改善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根据农村房屋分布情况,对污水治理进行总体规划。采取分散式、集中式、分散式+集中式三种污水处理模式,有效解决农村地势、地貌以及村庄房屋坐落参差不齐,农村管网收集系统不健全、粗放型排放等问题。一是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针对农户相对分散,只有几户居住的区域,采取1.5t—2.5t的污水处理系统,解决5—8户农户污水处理的小型设备,保障分散式农户也能方便污水处理。二是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针对农户相对集中,有连排房屋的区域,采取10t—15t的污水处理系统,更加便捷地带动一整片区域的污水治理。三是分散+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面对村庄分散不均,有集中房屋和分散房屋的区域,采取1.5t—2.5t和10t—15t的污水处理系统,使整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得到治理。

三、精细保障,“三化”推进小型智慧污水处理。智慧污水处理设备节省空间,运行成本较低,运维管理便捷,污水处理效果明显。一是灵活化设置。相比较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智慧污水处理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更大程度节省了安装空间,缩短了施工周期。二是自动化管理。依托物联网平台随时跟踪设备运行状况,提供技术服务并提出维护和整改意见。接到故障通知后,售后服务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售后问题。终端用户不管在何时何地可以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增强体验感,真正实现生产厂家、售后服务商和终端用户无缝联接。三是一体化处理。智慧污水处理设备自带沉淀式化粪池,可以同时对农户厕所进行改造。设备投入使用后农户家庭生活污水达到明渠排放标准,一体化处理效果明显。

(根据贵溪市有关资料整理)

余干县以“小积分”激发“大动力”

探索推行“乡村振兴加油站”建设


近年来,余干县通过建设“乡村振兴加油站”,对乡村群众实施“积分考核”正向激励工作制度,以积分形式兑换物质和精神奖励,有效激励村民崇尚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程度,促进村风民风持续向好、向善、向美,形成了“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化新风”“小积分”激发“大动力”的良好局面,为乡村善治注入新动力。

一、坚持三级联动,高位推进“乡村振兴加油站”示范建设。一是县级层面。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哄而上,而是先试点,后布局,选择工作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白马桥乡凤凰村试点,特别是围绕站怎么建、钱怎么筹、分怎么评的三个问题,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不断完善积分机制。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示范先行、阶段总结、稳步推广”原则,相继选定10个“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开展示范建设和20个“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开展扩面提质,并结合实际,制定《余干县开展“乡村振兴加油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余干县开展“乡村振兴加油站”扩面提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压实县乡村党组织责任。二是乡镇层面。各相关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调度,亲临一线指导,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负责监督指导所辖行政村的“乡村振兴加油站”示范建设和扩面提质工作。三是村级层面。推行实施的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承担实施主体的责任,负责本村“乡村振兴加油站”建设、积分标准制定、积分评定、积分兑换、资金使用和管理、兑换物品管理、人员安排等,积极谋划工作措施,加大力度统筹推进,把“乡村振兴加油站”建设作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有效举措。 

二、强化三项管理,全力保障“乡村振兴加油站”规范运行。一是强化管理主体明确。明确以乡镇为责任主体,以村“两委”为管理主体,派驻第一书记全程参与,由村“两委”班子负责组建积分评议小组和监督管理小组,解决好“谁来打分”的问题。二是强化民主评定打分。村民代表大会选定由驻村第一书记任组长、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村“五老”人员任成员组成积分评定小组,积分评议小组定期逐户开展检查评比,确定每户积分,并根据小组成员平时发现、群众反映和报告、个人申报等评定积分,做到评分公平公正。村“两委”定期通过民主议事会议、公示栏、微信群等途径公示积分情况,审核结果每月在“乡村振兴加油站”和村委会公示5天,接受广大村民的查询、监督。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经村积分评定小组和乡镇乡村振兴服务站调查核实,作出相应处理。对公示结果无异议的积分,由村委会或积分评议小组建立积分管理台账,录入积分卡内,力争做到每户积分准确无误,并报所在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备案。三是强化运行监督管理。各行政村积极组建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五老”人员为成员的积分评议小组,负责积分评议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申报、审核、评议、公示等环节,确保公平公正。村民可随时随地反映积分行为,提供相关依据,也可由他人代为申报。组建由挂村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挂村一般干部为成员的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对积分评定公平性进行监督,实现相互监督、相互衔接。

三、抓好六个关键,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加油站”长效运行。一是明确建设标准。按照“面积适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原则,站点设置由乡村两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面积应不小于20平方米,按统一标准图案自行制作挂牌。要做到“九有”标准,即: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牌、有标准货架、有合适物品、有合理分区、有明码标价、有规章制度、有发放台账、有专人管理。其他可根据自身需要添置补充。二是明确积分对象。原则上“乡村振兴加油站”参与主体为户籍在本村或长期居住在本村的家庭,鼓励户户参加、人人参与,确保实现全覆盖。三是明确积分内容。围绕内生动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环境卫生、家庭美德等五方面15项正向激励加分项目和6项反面约束扣分项目,各乡镇因地制宜,根据所在村的治理难点有侧重地确定积分内容,确保群众认可。以村规民约为蓝本,推行“表扬加分100分+惩戒减分100分”的赋分量化管理模式,实行考核,并视行为程度给予不同的分数,鼓励群众主动参与村级管理做贡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四是明确资金来源。积分兑换物品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四个一”方式进行筹措,即:结对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帮一点;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出一点;爱心企业及乡贤捐一点;乡镇奖补一点。结合村民群众日常需求,购买“乡村振兴加油站”兑换物品,确保站内货源充足、品类齐全、经济实用。五是明确兑换配置。积分兑换分两类,第一类为积分兑换物品,主要为保障基本生活的粮油、日用品、学生用品以及基本农资等物品,品种尽量丰富多样。第二类为服务类,主要为电器维修、理发、业务代办、出行交通等,让群众真正感受到积分管理得实惠。积分采取月累加,年末清零制度,每周固定一天作为积分兑换开放日,每月兑换4次,参与农户可根据积分到“乡村振兴加油站”兑换相应的物品。六是明确激励机制。各行政村结合参与农户在单项工作中获得积分情况和日常表现,每月、每季度或每半年开展一次“勤劳致富之星”“文明诚信之星”“美丽庭院之星”“邻里和谐之星”“移风易俗之星”等“星级家庭”评选活动,对获得星级家庭的农户给予一定积分奖励,并挂流动奖牌。同时,每年年底开展一次“五星家庭”综合评选活动,对获得“五星家庭”荣誉的农户适时召开表彰大会进行表彰,并进行挂牌和发放物质奖励,以此来进一步营造“争加分、争拿奖”的浓厚氛围。

(根据余干县有关资料整理)

来源:江西省乡村振兴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