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339021678/2023-76905 发文机关: 省乡村振兴局 文??????号:
主题分类: 组配分类: 扶贫简报 成文日期: 2023-08-02
标??? ???题:

江西省乡村振兴简报〔2023〕第13期

有??效??性:
标??? ???题:

江西省乡村振兴简报〔2023〕第13期

江西省乡村振兴简报〔2023〕第13期

 
江西乡村振兴简报

2023年第13期


江西省乡村振兴局                 2023年7月31日


赣州市聚焦“三个抓手” 打好干部培训“组合拳”


赣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澳门皇冠体育:“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干部能力提升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在培训载体、培训重点、培训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多措并举打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组合拳”,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质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乡村振兴干部培训761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37万余人次。

一、抓载体,构筑学习培训“加油站”,实现应训尽训

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新形式、新路径,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分类分批开展培训。一是夯实党校“主阵地”,充分发挥中共赣州市委党校、瑞金干部学院等培训主阵地作用,同步挖掘各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效能,举办各类乡村振兴干部主体培训班。二是打造网络“云课堂”,整合现有资源打造“指尖课堂”,依托“赣州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江西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推送各类学习资料,用活网训平台资源,组织干部参加网络学习培训,推动干部在线学、随时学、掌上学,干部教育由集中性向常态化、多样化转变,让党员干部在移动的“云”端开展学习。三是开通培训“直通车”,还充分运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政务视频系统等信息化手段,通过视频培训的形式,分季度分类别,省、市直接培训到村一级,实现培训全覆盖。

二、抓重点,丰富培训内容,推动走深走实

一是突出政治教育,让“主旋律”课程深入人心。注重干部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贯穿干部培训始终。坚持把握主基调,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同时,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二是聚焦重点工作。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为重点,统筹考虑参训对象业务职能、职权范围、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精准设置培训课程,认真谋划全年干部培训班次和培训内容,组织开展不同领域的多样化教育培训,着力满足干部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的培训需求,使培训更贴实际、更有特色、更富实效,提高干部业务能力水平。

三是丰富培训形式。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遴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领导干部进入师资库,形成“教干部、干部教”的良好氛围。同时,紧扣学以致用,让“专业化”素养与时俱进。聚焦业务能力,邀请市直行业部门领导干部,结合本单位职能,以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为课题,围绕本行业领域政策文件解读、工作案例剖析、亮点工作展示、热点难点问题及对策措施等方面具体讲解“干什么、怎么干”,培养和提升干部能为善为的“硬本领”。

三、抓保障,完善工作机制,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每年制定干部培训计划,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市委党校等职能部门,厘清工作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压紧压实责任,着力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1+N”工作体系。截至目前,赣州市委组织部联合赣州市乡村振兴局已完成2023年第一期“乡村大讲堂”培训,培训各级各类干部 2.5万余人次。

二是强化教材保障。为全市各级乡村振兴干部发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0问》和国家、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汇编4万余册,其中《200问》做到人手一册,作为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的主要教材。同时,认真组织编写《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文件汇编》,确保培训课程与时俱进。

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将干部培训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培训所需经费由市财政据实解决,确保培训经费有保障。同时,构建培训激励奖惩体系。一方面,通过举办教学大赛等方式,评选优质课程,并给予相应表彰奖励。另一方面,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历次市级督查的重点内容,强化实地督导,力促培训工作水平提升。

四是强化效果保障。2023年按照“对标上级要求、回应群众呼声、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探索创新”等原则,充分挖掘本土、高校和社会等各方面资源,促进优质高端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根据阶段性工作任务,深入赣州市20个县(市、区)开展蹲点式、“解剖麻雀”式调研,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走访2000多户农户,召开县乡村三级40余场座谈会,并举行市局机关内部和全市乡村振兴局长2场“头脑风暴”,确保培训全覆盖、高质量,进一步提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

(根据赣州市有关资料整理)


万安县以“六个一”推动乡村振兴比拼提升


万安县坚持以“富硒项目大比拼、乡村振兴大提升”为抓手,紧紧围绕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要求,致力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抓实“六个一”,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比拼提升。

一、在“推进一批项目招引”上比拼提升。把项目招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全力在项目招引上比拼提升,不断激发镇村经济活力。镇镇有任务。各乡镇锚定招引一个亿元项目目标,聚焦本地资源禀赋,成立16个招商专班,制定乡镇“招商引资项目册”,按照“三分之一”工作法,至少安排三分之一的精力和时间抓招商,韶口乡引进淮南辰露农业、山东寿光国贸等农业企业发展绿色藜蒿富锌富硒蔬菜产业300余亩,顺峰、五丰、弹前等11个乡镇引进陆基养殖企业,发展陆基养殖基地20个、陆基桶540个、产值达5000万元。村村有指标。实行全民提供招商信息工作机制,每个村至少提供一条有效招商信息,充分利用春节等假期乡贤返乡机遇,对全县乡贤开展一轮遍访,召开企业家乡贤座谈会、联谊会等140余场,1-5月各村共收集有效招商信息90余条,吸引客商来县考察100余人次。人人有行动。坚持全民招商理念,围绕万安富硒、万安生态鱼、毛竹等特色产业,紧盯预制菜等风口行业,先后4次在广州、东莞、佛山、深圳等地召开“头雁引航·雏鹰振飞”招商暨富硒农产品推介会、“万安味道·预制未来”预制菜招商推介会,成功引进总投资32亿元的南雄绿炭、总投资7.3亿元的元渔夫数字生态预制菜产业园以及誉兴集团、祺海水产等涉农类项目。

二、在“推进一批项目建设”上比拼提升。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支撑,积极争资争项,补齐功能短板,夯实乡村基础,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成色。抓争资争项。把争资争项作为乡镇和村级比拼提升重要内容,明确每个乡镇年内向上争取竞争性资金300万元、每个村向上争取一个项目支持及竞争性资金20万元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乡贤、挂点帮扶单位作用,积极向上“跑、争、抢”,并且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县性晾晒。1-5月,全县争取竞争性资金2.17亿元,其中135个行政村累计争取资金908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抓圩镇品质。今年实施乡镇品质大提升项目60个,总投资约6.3亿,新建农贸市场13个,其中6个已完成装修即将开业。结合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对圩镇进行特色化风貌适度改造,建设乡镇商贸综合体11个、乡镇停车场17个。抓重点项目。安排乡村振兴类重点项目20个,每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一名首席服务官,整合资金2.31亿元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项目,建成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4万亩,启动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富硒高标准大棚蔬菜建设、粮食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4个项目先后开工,1-5月份完成投资2.12亿元,项目达标率达100%。

三、在“推进一批产业基地”上比拼提升。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富硒项目大比拼、乡村振兴大提升”活动为抓手,全力打造3条万亩富硒示范带、1个富硒示范区。盘活老基地。围绕每个乡镇年内盘活1个以上村级产业基地目标,大力推进老基地提质增效。比如,在龙海金花茶基地举行“春光无限好 万安硒茶香”硒茶推介会,促成公司与京东农场、亚太优购签订4000万销售协议;高陂镇高陂村引进赣州客商对70亩管护低效的蜜柚园进行盘活,同时通过流转村小组疫木清理山场300亩,统一打包规划等形式,建立一个410亩村级富硒橙产业基地;百嘉镇竹园村对因霜冻严重损毁的70亩村级脐橙基地,通过流转土地引进种粮大户整体出租,同时利用原果子狸养殖闲置栏舍,引进致富带头人转向发展养兔产业;窑头镇将温氏养鸭大棚统一承包给养鸡大户,每年收益23.5万元。打造新基地。以疫木清理后山场为重点,创新推行三方得利模式,建成千亩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个、百亩示范基地20个,实现新扩面富硒水果1万亩、富硒茶叶1800亩、富硒油茶1.5万亩。聚焦“硒养生、硒展示、硒体验”,选取品质优、硒富集能力强的品种开展示范推广,实现富硒水稻提质10万亩,富硒橙柚提质3万亩,富硒茶叶提质5000亩,先后完成17个千亩富硒水稻基地树牌。创建硒品牌。紧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建立一批旗舰店和农产品前置仓,积极组织涉硒企业参加国家、省市农产品展销会,宣传推介万安富硒农产品。今年以来,新增富硒产品认证数41个,新增公用品牌使用授权产品31个,新增创优产品28个,先后组织12家企业参加南昌绿博会等展销会,伊禾农产品的西柚获省生态农产品金奖,一江秋等7家企业7个产品新获“中国富硒好产品”。

四、在“推进一批美丽宜居点”上比拼提升。把美丽宜居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和美丽乡镇建设九大攻坚行动,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和美乡村。坚持精致建“点”。明确今年每个乡镇打造1个全域美丽村庄、全县打造3000个美丽庭院、5个县级精品点建设任务,并作为比拼提升、业绩晾晒内容。其中,县级层面紧密结合万安湖、心安湖核心景区,在赣江沿岸布局打造窑头中塘、百嘉廓埠、罗塘长岺、武术街上、枧头陈家、五丰大坂桥等6个县级精品点;各乡镇围绕目标任务,精心选点,全面补齐路、水、电、网等“七整三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66个村庄整治点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美丽庭院示范创建2624个。打造通道沿“线”。以杨万线、坎夏线、105国道等主要通道为重点,紧扣清净整洁目标,结合“五清四拆”行动,组建一支由20名退伍军人组建的党员突击队开展“拔钉”行动,开展通道整治行动68次,大力开展危旧房屋、铁皮棚、临时建筑、乱堆乱放以及清理水沟、整修路肩、修复交通标牌标识标线等整治,完成15条示范街、2250余家店铺临街房屋立面改造。长效管护扩“面”。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每月开展1次以“三清一改”和农村“八乱”整治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推广加载5G长效二维码的“门前三包”牌。截止到5月底,新增平台关注数达到5.93万个,达年度任务数118.6%,累计关注数达到17.28万个;上报并及时处理事件1604件,累计处理上报事件3325件,确保村庄长效管护常态长效。

五、在“推进一批乡风文明点”上比拼提升。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不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推进“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建立宴席“三制度”。即“宴前”实行“准入制”、“宴中”落实“菜单制”、“宴后”执行“评分制”。举办宴席之前需签署《节俭办酒承诺书》,制定相应的宴席参考标准和节俭菜单,各村委红白理事会在宴席结束后对宴席操办进行评分,对节俭办席、自觉遵守规定等评分80分以上的给予减免卫生费;对于违规操办家宴、操办宴席超准等评分低于60分的进行批评教育,并在村委“黑榜”公示。据统计,今年以来窑头镇窑头村酒席操办次数减少了50%,全村家庭年均礼金支出减少65%。提倡孝道“三倡导”。即倡导“厚养薄葬”、“孝德典型”、“孝道文化”。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利用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宣传栏广泛宣传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积极动员乡贤反哺家乡,为老人捐钱捐物。一律提倡丧事从简,对此类家庭给予适当补助,形成孝老爱亲新风尚。开展婚嫁“三治理”。即治理“高价彩礼”、“重点人群”、“攀比之风”。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签订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并由红白理事会与文明实践站的移风易俗志愿者队伍共同商讨,村民集体评议,出台村民红白事办理制度,对婚嫁宴席、礼金、烟酒等进行约定,铺张浪费、攀比之风明显转变。

六、在“推进一批乡村治理点”上比拼提升。把乡村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聚焦平安稳县“三升三降三增强”目标,打造更加稳定安宁乡村。深化“千名干部访万家”。结合乡村振兴帮扶走访、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满意度“双提升”走访,综合运用“夜读”“夜话”“屋场会”等方式收集民情民意,督促解决群众诉求。今年以来,累计走访农户1.8万余户,召开屋场会1230余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86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深化“143+N”治理机制。以“万人成讼率”为抓手,积极做好“五级风险化解”和谐指数信息排查。实行“四级联调”多元化解机制,引导群众理性选择非诉讼途径化解矛盾纠纷。依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深入实施“基层法官协理”机制。今年以来,成功化解重大矛盾纠纷70余起,化解一般矛盾纠纷400余起,化解率达98%以上。深化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对接争取平安建设帮扶资金80余万元,用于枧头镇、罗塘乡、百嘉镇、五丰镇等4个乡镇综治中心示范点建设,对全县12个村级综治中心示范点打造开展挂点帮扶,全面提升各级综治中心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目前3个乡镇综治中心已完成改造。

(根据万安县有关资料整理)


浮梁县着力在“专”“多”“大”上下功夫

建好红色名村 助力乡村振兴


浮梁县程家山村位于该县东北部,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皖赣边苏区的中心区域和机关要地。程家山村是“十四五”省级定点帮扶村,由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建好红色名村,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队与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兴田乡政府同频共振、携手并进,着力在“专”“特”“大”上下功夫,创新体制机制,用好红色资源,做旺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一、搭平台、重合作,着力建设“专”业队伍。一是举办演讲比赛。举办了“程家山革命历史红色讲解员比赛”,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村委会选拔和培训了一批有热情、口才好、形象佳的人员,组建了“红色讲解队”,还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全省金牌讲解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目前,这批红色讲解员已经陆续参与到政策宣讲、党性教育、研学培训等活动之中,个个精神抖擞,普遍反响良好。二是成立研究团队。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程家山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乡贤、红军后代等对程家山的革命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持续扩大红色名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加强校地合作。多次与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创业学院等沟通联系,签订了校地共建协议,在皖赣边苏区程家山历史展厅悬挂了“红色文化历史研究会”牌子,共同打造建设红色历史文化基地,定期组织教师、校友、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校地共建活动、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提升程家山历史文化研究的参与度和含金量。

二、跑资金、引资源,着力凸显行业“特”色。一是争取文保资金。2021年,驻村工作队争取国家文保专项资金190多万元,对省级文保单位——皖赣分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群进行全面修缮,现已重新对外开放。与浮梁县文广新旅局协调,将皖赣边苏区程家山历史展厅纳入了浮梁县博物馆分馆,还与省财政厅积极沟通,争取年免费开放经费10多万元。二是筹措文旅经费。省文化和旅游厅筹措80万元,对皖赣边苏区程家山历史展厅一楼进行展陈优化;筹措60万元,把展厅二楼闲置的区域打造成综合文化空间,目前已经成为学生研学、党员培训、廉政教育的重要窗口;筹措7万多元,安装了旅游标识标牌和导览图,为游客参观学习提供了清晰的引导。三是建设“非遗工坊”。引进社会资本,累计投入50多万元,对闲置的学校进行重新规划和全面改造,建设成集生产、研学、文创为一体的“非遗工坊”,主要以“非遗传承+文创实践”、“研学体验+教育基地”为发展方向,将浮梁红茶、老功夫红茶、及女红类文创产品等纳入项目实施,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和村民就业。  

三、明方向、强举措,着力做“大”农文旅产业。立足程家山村实际,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座谈等,明确了坚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重点围绕红色资源做文章,持续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及观光休闲农业。一是整合相关资源。利用“十四五”省级定点帮扶村6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了乡村振兴馆、动物养殖基地,目前这两个项目已经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预计每年能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还创建“合作社+农户+社会资本”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已建成猪、牛、羊、梅花鹿养殖基地及农产品采摘园、生态农场等农文旅观光休闲项目,带动村民增收累计超过100万元。二是成立专业服务公司。在兴田乡政府的支持配合下,成立了兴田山水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重点对村内的旅游设施、服务进行全面整合和提档升级,通过筹集资金、盘活资源、流转民房等举措,鼓励、引导、支持村集体、村民开办了农家餐馆、休闲民宿、土特产售卖点、农耕文化体验等。三是举办文旅推介会。在程家山村举办了“醉美四月天文旅俏兴田”农文旅推介会、“党建+”品牌推介会,成立了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第一党支部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站、红色遗产教学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就业实习基地等,举行了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修复技能大赛暨红瓷保护班开班、博士服务工作队兴田行、兴田乡与紫荆国旅等旅行社合作签约,龙源水厂、中医药产业、乐助生态农场等招商引资签约仪式,宣传和推广兴田乡及程家山村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截至5月份,今年的游客接待人数已突破7000人次。

(根据浮梁县有关资料整理)


上高县“三三制”全面提高  衔接资金项目绩效


为提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绩效,上高县乡村振兴局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加强资金项目的精准使用和绩效管理,为高质量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一、严把“三关”,确保项目安排精准

一是提高项目规划质量,严把入库关。加强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严格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程序,每年10月底前谋划储备次年度建设项目,录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将项目库建设质量纳入年度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内容,对入库项目质量低、规划项目调整大的予以退库,并要求改进。

二是细化项目年度方案,严把实施关。坚持“先论证后入库、先规划后实施”,每年11月底前编制次年度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的实施地点、项目类别、资金规模、投筹资方式、建设任务、补助标准、绩效目标、进度计划、责任单位等内容,兼顾重点村、脱贫村和其他村、脱贫户和三类人员,做到能落地、能见效、可操作、可考核。

三是严格项目建设标准,严把验收关。印发项目工程建设标准,项目完工后,先由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初验。初验合格后,由县乡村振兴局组织人员会同第三方及乡镇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对擅自更改项目或项目质量不达标等情况,将项目资金及时收回。

二、注重提高“三性”,确保资金使用绩效

一是提高资金保障充分性。积极用好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继续加大各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聚焦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科学规划安排项目,保持县本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规模不低于前一年,保持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规模不低于前一年,确保满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年度目标任务需求。

二是提高资金安排精准性。严格落实资金使用负面清单,确保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确保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对3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特别是11个乡村振兴省定重点帮扶村倾斜支持力度。突出产业优先发展导向,逐年提高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占比。

三是提高资金拨付及时性。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有效衔接项目资金“半月调度、每月督促”制度,确保当年实施的项目2月底前全部开工,12月底前全面完工,4月底前每个项目资金拨付达30%以上,6月中旬,9月中旬资金支出进度达全省平均进度或序时进度,12月底前除质保金以外的所有资金支付达100%。

三、健全完善“三制”,确保过程监管到位

一是建立定期实地核查制。紧盯过程抓落实、抓督促、抓监管,每季度开展一次项目建设情况实地调研指导,聚焦项目开工、项目进度、资金拨付、要素保障、公示公告、绩效目标等情况,看进度、查问题、强推进,推动项目建设好、资金使用好、目标实现好。

二是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制。建立“资金项目问题黑名单”制度,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限时整改消耗。对问题整改情况,每季度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真改、实改、改到位。

三是建立资产管护责任制。坚持“建成一个、管护一个、用好一个”,对已建成的各类项目及时开展验收、移交、登记、确权等工作,逐一明确资产项目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落实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加强项目资产使用监管,盘活用好各类项目资产,确保项目资产建好用好管好、长期惠农惠民、持续保值增值。

(根据上高县有关资料整理)

来源:江西省乡村振兴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